找寶藏

找緊無價寶

太十三44-46 – 「天 國 好 像 寶 貝 藏 在 地 裡 , 人 遇 見 了 就 把 他 藏 起 來 , 歡 歡 喜 喜 的 去 變 賣 一 切 所 有 的 , 買 這 塊 地 。天 國 又 好 像 買 賣 人 尋 找 好 珠 子 ,遇 見 一 顆 重 價 的 珠 子 , 就 去 變 賣 他 一 切 所 有 的 , 買 了 這 顆 珠 子 。」

引言:每個人每一天同樣有24小時,但卻活出不同的人生。箇中的原因,除了少部份是基於天賦的條件或特殊的際遇造成,而大部份原因都是由於每個人如何選擇所產生的結果。雖然人不至於可以完全掌握決定自己的命途,如果我們抉擇得好,卻可以讓自己活得有意義一點。人生的態度與生活方式,可以很隨流,可以很盲目與無奈,亦可以很有意義和具有清晰方向,這些不同的人生情況,其實都是取決於人自己不同的選擇。人不能被生活支配自己,被工作學業,金錢,感情所支配(例:為情自殺的少女),雖然我們有時候會被社會的某些規範所要求,(比如我們要考試,要賺取金錢應付生活,要努力工作)然而,我們也不應被它所支配,在可有的空間之中,為自己尋找更有意義的路。受規範與被支配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受社會某些要求所規範,就是按著某些制度之下生活,而被它支配就是讓它牽著走,由它來決定人生和意義。兩者有很明顯的分別。我們雖受生活一些模式所規範,卻不是被支配,這是重要的觀念,應以這看法來處理生活。不然的話,生命就是隨波逐流。在人生的路上選擇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祗是你要去主動選擇呢,還是世界替你選擇,你的生活替你選擇而已。如果是世界替你決定你的生活,你就成了世界的版,世界襲造的(made in world)。聖經說:我們是屬神的,不是屬世界的,應與世界有所分別。

我們知道在人生中要作出選擇是不夠的,選擇得正確與否更加重要。人許多時候難做抉擇,(例:是時候賣樓嗎?是時候買樓嗎?應該跟這人拍拖,是適合結婚的時候嗎?)會看不通,有時更會作錯決定。作正確的決定,固然涉及個人的經驗,人生的閱歷。(例:15歲少年人被騙到澳門賭錢)也涉及價值觀的影響。有時因為貪心,會因小失大,作了一個不智的事(例:賣平東西)。有時因為某些不正確的動機,作了不該作的決定。(例:感情的事) 又有些事在世人眼中你可能抉擇得正確,但在神眼中看可能是錯 (例:與一位好的未信者結婚) 故此,人若能在適當的時候作正確和有價值的抉擇就有福了。人生的事如此,屬靈的事更是如此。有時侯,神為我們安排許多機會,也帶給我們許多生命的挑戰和抉擇的場合,要叫我們的生命成長,我們必須正確的抉擇,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豐盛。

今天跟大家查看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這兩個比喻有點特別,它們都是耶穌所講的比喻中最短的兩個。每個比喻祗用了一節經文,又簡單又容易明白。兩個比喻內容雖然不同,但主題卻是一樣,就是一個看見天國寶貴的人,不惜付上任何代價要去得著它。有些解經家解釋這兩個比喻的意義是指耶穌因著對人的重視,看為寶貝,就不惜捨身得著人,這是較為從一個神學的角度來詮釋這兩個比喻。當然,耶穌所講的天國意義,不僅單從救恩這件事情來理解,也可從神所賜給我們屬靈的產業來說,其中可包括一切有屬靈價值和意義的東西。或是神自己,又或是神要我們得著的豐盛。這兩個比喻其實就是說出神期望人對待天國的態度。神期望我們會為著屬靈的事物努力,就好像那發現地下財寶及重價珠子的人,寧願放棄他們所有的一切。

從這兩個比喻當中,我們可領受到兩方面的反省:

第一個反省:基督徒必須有不同於世人的眼光。比喻說:這個人遇見寶貝就藏起來,歡歡喜喜的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另外那個人遇見了一顆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周圍的人會有甚麼看法呢?大慨會認為他們是世上絕頂的傻瓜,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那一塊荒地;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那一顆珠子。照他們看來,所見的祗是一塊荒蕪的地,這地可能不適合耕種,也許土壤太鬆,不適宜在上面建房子,買來何用?周圍的人看不見那人所見的。

一般人祗看見表面,但這個人卻看見地下面的寶貝。另外的那個人,為了一顆珠子也變賣了一切,究竟一顆珠子有甚麼特別?在不懂欣賞的人來說,這確是很難想像的事。

早時有人用幾十萬英磅買了溫沙公爵簽退位的桌子,一張爛桌子有甚麼價值要用這麼多錢。有些人收集古董,郵票,不懂的人不當甚麼,爛花瓶五十萬一座,有甚麼特別。懂欣賞的人看為無價寶。這是大家眼光的不同。買地的那個人看見地底下的寶藏,就如有些基督徒看見屬靈更深一層的價值。

有人以為聖經是一本沉悶的書,沒有圖畫,又不像小說扣人心弦,但有些人能從中發掘寶藏;有些人能從崇拜中、團契中發掘寶藏,有些人祇是在慣性參加,甚麼都沒得著。有人以為事奉很辛苦很蝕本,但有人從中生命得益。買珠子的那一位,看的是珠子本身的難得,罕有。就如基督徒珍惜每天與主的親近,他渴望這些相近的時刻,表面上它不比看電視般吸引,金錢的吸引,愛情的吸引,但它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滿足。甚麼樣的生活最值得羡慕?有成就?有愛情的幸福?有舒適的居住環境?這些確實不錯。那麼與主親近的關係,認識祂,愛祂,事奉祂又會否吸引你?

在神學院的時候,我聽過不少人因著發現與主關你的重要,而調校自己人生的方向。有些人放棄了當醫生,商人的豐厚收入,進到神學院裡尋找更要的東西,正好說明了一些人認為事奉神比事奉理想和金錢更重要,他們就是有不同的看見。你又看見甚麼?如果你太看重你想得到的東西,那麼你的眼目就不會看得上甚麼屬靈的東西。像保羅在腓三8中說:「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士,為要得著基督。」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英國有一位出名的工程師,在偶然的機會下,經過一個正在建造中的教堂,看見有三個人正在砌磚,就分別問他們為甚麼在這裡砌磚。第一位歎息的說: r我在混飯吃」再問第二位,他自豪的說:「我在完成一件完美的建築藝術」最後問第三位,他興奮的說:「我正在完成一 項神聖的任任務,就是為神建造聖殿」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亦有不同的人生方向。弟兄姊妹,現在你最想得到甚麼?在你的眼內甚麼最有價值?屬靈的事情是否常常放在心上?有否緊張自己的屬靈光景?

第二個反省:為屬靈的事情付上努力和代價。比喻中的兩個人物,偶然發現了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就立刻變賣一切换那東西。他們不祗是在欣賞,不祗是在渴慕, 卻是即時的作出行動,付上代價和努力去得著。我相信每一位基督徒都渴慕自己更愛主,熱心事奉。當我們閱讀一些屬靈偉人見證的時候,心裡總是火熱的。但火熱過後又如何?培靈奮興會的時候,我們總想達到靈性長進。然而,我們都很清楚,想和做不竟是兩回事。我相信每一位基督徒都渴慕自己生命有長進,但想改不等於真正徹實的去改。其實問題徵結是出於我們不想付代價。誰願意為著屬靈的追求,而實實在在的放棄一些機會,奉獻一些金錢,付出一些時間,改變自己的本性?其實並不容易。有時我們真的想不付任何代價成為一個又長進又愛主的信徒,一方面仍然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方面要注重屬靈生活,可以嗎?魚與熊掌很難兼得。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話說出埃及的時候,各人收拾細軟離開埃及地,因路途遙遠,百姓都帶著輕便的行装裝。有一個人,他很想跟摩西出埃及,但又不捨得家中的財物,怎也要帶些貴重東西走,他帶了幾擔鹽。不要輕看這些鹽,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當時近東社會,鹽是很值錢,可以當錢用。離開埃及的那天他們浩盪的幾百萬人,經過曠野的路,神以火柱雲柱引路,有時早上走路,有時晚間趕路。這個人由於身負重擔,路上比別人加倍辛苦,而且往往落後,有時差點迷失。同行的人屢次勸他放下一些鹽,好容易上路。他卻不肯,視這些鹽為命根,日夜都抱著。有一天,他們上各的時候,探子報告二十里以外有非利士人前來攻擊,摩西下令大家趕快逃跑,他們越過山,來到約但河邊,各人忽忙澗水而過,這個人也來到河邊,下到水中,由於他身上付鹽太重,加上水的阻力,使他寸步難移。同伴都一個一個走遠了,追兵也漸漸的逼近。他不斷喊叫無人回應,情急之際,他求神「主啊!救我」,忽然,他感覺身上的重擔慢慢減輕,腳步也輕快了,很快他趕上了岸。他覺得奇怪為甚麼自己能忽然走得這麼快,就回頭一看發現身上背著的鹽都在河中溶解了。於是他明白神的意思,「要輕快的行走天路,必須捨棄我們以為貴重的東西」他就飛快的趕及他的同伴去了。

要輕快的行走天路,必須捨棄我們以為貴重的東西。付不起代價,就基於我們重視這些過於重屬靈的事物。許多時候,我們為了個人事業的發展,也願意不怕辛苦的去進修;我們為了要收看世界杯比賽,也寧願捱睡。為甚麼靈修又怕早起?讀經又覺辛苦呢?面對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你會否不惜一切,盡力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