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米高·E·布朗(Michael “Mike” E. Brown),他帶領團隊曾藉探勘圍繞太陽運轉的遙遠天體發現了許多外海王星天體。他當年主張剔除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資格,被稱為”冥王星殺手”。他在1月20日發表文章報稱第九大行星回來了,不過他這回並非為冥王星平反,而是他自信自己發現在太陽系外圍遙遠之處有顆體積大而特征又符合行星定義的天體,它可能是真正的第九大行星。布朗教授仔細研究外太陽系6個小天體的運行模式,發現它們的軌道擁有相同的傾角,與朝向太陽的角度很接近,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幾率只有1/14000,他認為這可能的解釋是第九大行星的引力作用。這作用力是來自一顆可能的行星,它距離太陽約有320億公里,而遠日點達到1600億公里,這距離比起冥王星與太陽之間的遠日點74億公里還要遠22倍,冥王星對日公轉一周248年,加上這”新行星”與已知行星近圓形的運行軌道不同,它的運行軌道是一個較寬廣的橢圓形,因此推算它對日公轉一周需1-2萬地球年。至於它的質量,估計是地球質量的10倍,這相當於已被剔除太陽系行星之列的冥王星質量4500倍,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布朗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天文物理期刊》上發表,而有關的發現還有待學術界的最終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