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的ZooKeys期刊中,有一篇文章介紹了七隻世上最小的微型蝸牛新品種,而蝸牛樣本更為該研究領域注入新的元素。
負責該研究的陸生蝸牛專家 Dominika Páll-Gergely 指出,這七種微型蝸牛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小陸生蝸牛。原生於中國南部,高度不足3mm,難以被肉眼發現,要用上10隻才能把一個針眼填滿。其中一隻微型蝸牛更“小得驚人”,殼只有0.86mm高,他以太太的名字Dominika Páll-Gergely來命名這小蝸牛,改為“Angustopila dominikae”。
Páll-Gergely 翻找微小標本的5個土壤樣本,都是取自匈牙利業餘貝類收藏家András Hunyadi。由於這種微型蝸牛殼需要靠石灰石中的碳酸鈣來生長,因此Hunyadi把他在中國南部廣西考察時收集來的石灰石土壤樣本,交給Páll-Gergely進行研究。
Páll-Gergely表示,這些微型蝸牛的殼,無論高度、寬度、紋路、殼開口的形狀都十分獨特。至於牙齒數目、形狀和大小亦各有差異。牠們的牙齒是用來對抗捕食者,保護柔軟的身體。微型蝸牛較常見於熱帶海洋珊瑚礁縫隙中,也有棲息於岩石與洞穴內,以藻類和真菌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