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神禱告

兩膝之間

經文:王上十八章

引言

五十年前王明道先生寫一篇文章,記載一售乘滿276人由亞西亞駛往羅馬去的船,遇到了地中海上的狂風巨浪,船幾乎要沉下去……幸好船上有一人,全船的乘客才得平安抵岸,這個人不是船長,不是水手,而是禱告的義人保羅(徒27章)。

今日的教會正像一條船,正受著物質主義、世俗化、縱悠主義、個人主義、理性主義、懷疑主義、進化論等猛浪的沖擊,每天翻開報紙所見的,越來越讓人感受到世界帶給人越來越大的挑戰,基督徒在世俗沖擊中而失敗趺倒的例子越來越多,教會的失敗例子也越見普遍,在過去大體上甚少發生在教會中的罪,現在亦越來越嚴重。這條船是否經得起風浪,不全部因為誰是教會裏的領袖,不全因為教會的制度有多健全,要緊的是教會裏有沒有禱告的義人。

王上十八章的以色列正像一條快下沉的船。自從這十支派脫離猶大國,成立了以色列國後到第八個王亞哈,才不過是七八十年的時間,全國在一個比一個惡的王所統治,十六30,31b,32-33.亞哈王所作的惡,比他以前所有的以色列王更厲害。無論在道德、信仰(將自己兒女經火燒死獻祭給巴力)、經濟(2節:三年半的旱災饑荒;5節:一國之君也淪落到為馬匹找水喝的地步)、而在政冶方面,更因王后耶洗别霸道,使全國敗壞昏暗,整個國家正陷入即將亡國的地步。神為拯救這個國家所用的人,不是甚麼政冶家,經濟家,或甚麼社會學家,而是用一個跟我們有相同性情的先知,以利亞的禱告(雅五16-18)。

按王十八章所記這位如火一般的先知,本與我們的性情相同的人,神為何大大的使用他,這再一次讓我們思想基督徒屬靈生活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如何禱告。

1)禱告的先決條件

亞哈王把導致早災的一切責任,完全推卸給以利亞。在(十七1)以利亞指著耶和華起誓,宣告天不下雨」,神應允先知的禱告,使以色列人受三年半的苦。於是派人四處找尋除掉神的先知(十八10)。三年半的旱災後,終於見到了他們的眼中釘。他語帶指責的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17節)?

正如許多時候,國家的政府總是把自己的責任推出去,又如美國把高失業率怪責於日本,把流行性病毒加上外國名號一樣!旱災不僅沒有帶給亞哈自我反省,甚至縱容王后耶洗別以趕盡殺絕的方式,要把耶和華及神的先知全趕出以色列(13節)。所謂上樑不正下樑彎,由於一國元首的鼓吹底下,百姓乾脆把巴力和耶和華一起來拜(21節),這種雜併的宗教,相當類似現時台灣民間宗教的信仰。而以利亞卻斬釘截鐵的告訴亞哈「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18節)。所以,該先求改變的不是耶和華,該悔改的,不是以利亞,而是亞哈。

在迦密山上以利亞提出「獻祭鑑別真神法J(23-24節),他的目的就是要以色列人看出他們所拜的巴力不過是偶像,任憑巴力的先知如何向巴力禱告(26-29節),偶像仍舊是偶像。以利亞對巴力先知的諷刺(27節),正是提醒我們,禱告不蒙垂聽的原因。禱告是否蒙應允,問題不在乎我們禱告的方式,甚至是懇切的態度,問題是與真神的正確關條上,是否知道呼求的是誰,不是神能否成就我們的禱告,而是我們是否清楚向誰禱告。這一點是十分重要。V.21「你們的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 J基督徒心中的神是誰,必須來一個清楚的認定,這對於信仰是必須的,對於禱告也是一 樣。我们心中的偶像正是我們的難阻。百姓期望天降下雨來,以利亞要為他們禱告,但在禱告以先,屬靈的方位必須要校正。先清楚神是誰,信靠的對象是誰,禱告才向正方向。

祈禱的對象是神,這似乎對於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觀念,然而,在我們真實的禱告中,許多時候是向著自己心中的偶像祈禱,我們是向著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禱告。我們實際上是向著自己心想的東西祈禱。我們不是向著一位活著的神祈禱,我們的祈禱就好像對著一部自動售賣汽水機一樣,投入錢幣就期望得著心想的東西。如果我們是向著一位活著的神禱告,就應當如盧雲所說:我們要舒展我們緊握的拳頭。在神面前不應有太多具有前設的祈禱。「我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在禱告之先,最要緊的,就是先求神鑒察我們,看我們裏面有惡行沒有(詩一三九23-24)例如(我們買了一部先進的電視,也必須要校好頻道。)我們是否以清心來到主面前,要以他為主,這樣我們所求的便不致落空。所以,我們要思想,該如何準備自己進入禱告。

2)禱告的目的

在眾目睽睽下,以利亞的禱告正是我們禱告的目標。v.36-37「耶和華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這和主禱文的首句:「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太六9)正好互相呼應。

這個禱告似乎有兩個主要的方向,一是神被認識,二是人的回轉。我想這也許是所有禱告的目標。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不是以人為中心的禱告,而是以神為中心的禱告。好像以利亞一樣,他沒有先求以色列人所需要的雨,而是先求顯明耶和華是神的火。所以,禱告的真正動機目標應該是為了榮耀神,為了神的好處而禱告,而不是為自己的利益。第二方面,禱告的目的是求神改變我們,而不是求神遷就和順應我們,就是滿足神的期望而不是我们的期望。真正祈禱的主要目的,並非祈求神准許我们做一些自已心願的事,而是祈求神使我們速成神的事。倘若我们清楚這一點,將會大大的改變我們的禱告。以利亞為了榮耀神,甚至為這樣的禱告而付上代價。以利亞不要下雨,三年半期間就不下雨(十七1)。他因此就成為了全以色列人從上到下追討的對象,但他甘願為此受苦,只要神的旨意得以成就(36節),只要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祢叫這民的心回轉」(37節)。

故此,禱告不是為討好人,乃是為討神喜悅。禱告是個十字架的學校,所學的就是捨已,心為榮耀神。一個合神心意的禱告,就是彰顯神的全能(38節),並使人敬拜順服神(39節)。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正是捨己的禱告(太:十六39),主付的代價比以利亞大,死在十字架上,但神卻叫祂從死裹復活。以利亞的禱告戰勝了偶像(40節),耶穌的禱告戰勝了死亡(林前十五55-57),但他們的共同性,都是為榮耀神而禱告!

3)禱告的應允

以利亞用12塊石頭叫山上的眾人知道,神仍是以色列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31,36節),該改變的也不是環境,因為以利亞特意加三次水在柴和燔祭上(33-35節)。突顯巴力的無能和真神的全能。在禱告中,環境和外在的條件並非決定禱告能否蒙應允的主因。甚至是禱告者的強烈願望,也不是禱告蒙應允的主因V.26-29巴力先知用盡各種方式來禱告,也得不著回應,問題不是他們的禱告方式,而是他們的神。所以,在你禱告的時候,你必須清楚這位神,和他的能力與主權。

4)禱告的操練

當亞哈王回耶斯列時,以利亞再上迦密山(42節),開始該日第二次的禱告。上次的禱告是求火來印證神,這次是求雨來施恩於人,三年半不下雨是神蹟,三年半後又下雨更是神蹟。以利亞的禱告結束了個神蹟,同時開始了另一個神蹟,他的禱告充滿了神蹟,真是了不起的先知!

但是雅各書说以利亞是和我們相同性情的人(雅五17),當耶洗别宜稱要殺他時,這位偉大的先知卻逃命求死(十九3-4),唯一和我们不同的,就是他兩膝之間的兩個秘訣。那位「屈身在地,將臉伏在雨膝之中」的以利亞(V.42)。

第一個禱告秘訣,就是憑信心不憑眼見,雖然在地中海邊的迦密山上晴空萬里,這位能呼風喚兩的先知,卻是低著頭,憑著信心緊抓著神己經賜下來的應許(十八1),因此就是一連六次祷告沒有雲從海上來,他仍然滿心相信神的應許必成就(41、43 節)。主耶稣不正是告訴我們相同的秘訣嗎:「凡你們禱告祈求的,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

第二個「兩膝之間」的秘訣,就是懇切的禱告,常常我們得不著,是因不求或求得不迫切(雅四2)。路加十八章主耶穌為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完寡婦和不義的官的比喻後,感歎地說:「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心的人嗎?」這正好指出我們常在禱告中半途而廢。教會歷史傳說耶穌的弟弟,雅各書的作者,因常常跪著為教會禱告,因此膝下成繭。

今日教會要興旺,除了要勤讀神的話外,最要緊的,就是肯在膝蓋下功夫,但是多少信徒不明白兩膝之間的秘訣,常因為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騎傲,阻止了我们像以利亞做了七次的禱告。

今日教會這條船要能走在神的旨意下,不被外面的波浪衝垮,就必須有肯捨已的義人,一心為求神的榮耀,禱告人心的改變上,在膝蓋上憑信心懇切為神的教會求告